第97章 孙家-《皇上非要我做官》
第(2/3)页
闻言,苏静安和张涯愣了一下,沈大人的意思是,不让他们管偷鸡摸狗的事情了,而是让他们查办大案子了?
范宛似乎也明白过来了,然后拿过卷宗,说:“是,下官明白了。”
沈余满意的点头说:“去吧。”
范宛三人应声离去,沈余再次点了点头,将此案交给范宛,他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这些日子范宛带着苏静安和张涯不急不躁,也没有不满,而是认认真真的在抓贼,在管那些偷鸡摸狗的,甚至有百姓说,京城里的小贼猛然觉得少了很多。
陛下也问过范宛,他都如实说了,昨天丞相说了,可以给范宛些事情做了,他也觉得此子沉稳,有着超乎年龄的稳重,经过几个月的磨砺,是可以委以重任了。
范宛不用再带着苏静安和张涯溜达了,三人回了处理公务的地方,范宛展开了卷宗,里面是关于失踪的百姓的目前所有的信息,苏静安和张涯站在范宛身后也看着。
三人看完了卷宗,然后收起来,苏静安说:“大人,这卷宗上的百姓有高龄的老丈,还有五岁稚童,瞧着不像是人牙子所为啊。”
确实如此,范宛也看出来了,若是人牙子,自然会抓那些年轻力壮的,不管男子女子都是,但卷宗上记下的家人来报官的口述,却不是这样的。
失踪的人什么年龄什么样的人都有,有老妇老丈,小童,青年,还有就是女子不多,失踪的人共有九个人,都是寻常百姓家,有的是出城砍柴再也没有回来,有的是在院门口晒太阳晒着晒着就不见了,还有的是去河边洗衣不见了,还有的是跑去玩不见了,还有的是访亲不见了等等原因,给人一种自然而然下落不明的奇怪感觉。
范宛说:“走,我们再去问问。”
“是。”
三人再次离开了大理寺,照着卷宗记载的,三人很快的就找到了一户人家,这户人家姓孙,在城东松华巷。
松华巷里排排的院门,看起来非常的规矩,门院都不大不小,个价格和在院墙内植了柿子树或者石榴树杏树槐花树和梨树等树,枝叶都延伸到了墙外,太阳照在树上,树下便是斑驳树影,看起来岁月静好。
不知道哪家在晾草席,就搭在墙头上,还能听到院子里小儿的哭闹声。
三人在一家院门前止步,张涯去敲了敲门,一个小孩儿过来开的门,看到范宛三人,似乎吓了一跳,然后就哇哇的跑了:“有人!爹娘!有人!不认识!”
听到是不认识的人,屋里的人很快就走了出来,范宛三人还在院门外站着,见到走过来的青年夫妇,便拱手道:“我们是大理寺的人,来问关于令尊的事。”
闻言,青年夫妇打量了一圈范宛他们,然后就请他们走了进来,范宛三人走了进去,等坐下后,就问:“关于令尊失踪的事情,我们还想问问这些天你们还有没有想到什么,或者有没有其他人最后见到令尊的。”
青年夫妇听着范宛的话,心里的戒备减少了大半,然后摇头说:“没有,我爹原本就在这院门外面晒太阳的,我去做事了,内子也去给人缝补了,家里就只剩下外面孩子和我爹,小儿说他祖父就在院门前晒太阳,他一个人跑累了,就去屋里睡觉了,之后醒来就不见了我爹,本以为我爹是去溜达溜达,可是一直到太阳落山了,人还没有回来,我们就知道可能出事了,就去报官了。”
“你们不知道谁最后见过令尊对不对?”
“是。”
范宛又问了些事情,便和苏静安还有张涯告辞了,离开了孙家,苏静安问:“大人,我们接下来去哪里?”
“去问问孙家的街坊。”范宛说。
“是。”
三人看到孙家旁边一户人家的院门没有关,可以看到院子里有三个男子围着一个竹桌在说话,范宛就带着苏静安和张涯走到了院门前,叩了叩门。
院子里的人看过来,见到范宛他们,显然反应是这些人是谁,其中一个人走了过来,拱手作礼,问:“几位是?”
苏静安就说:“我们是大理寺的人,因为孙家老先生失踪,所以来问问你们有没有见过那位孙老先生最后往哪里走了。”
没有想到范宛他们会是大理寺的人,年轻男子愣了一下,然后明白过来苏静安问的是他家邻居的老人,就摇摇头说:“我没有见,几位大人再去问问旁人吧。”
三人只好再去问其他人,然后终于问到了一个看到了孙家老人离开的方向。
“孙家老头啊?”一个中年妇人说:“我那天洗衣回来还和他打招呼呢,人往那边走去了,谁知道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了。”
范宛等人听了,忙道谢,然后离开,沿着那个方向,找看起来会一直在那里的人又问了,一个乞丐听了范宛他们的话,就说:“你们问的这个人啊,我知道。”
第(2/3)页